本次活动由科技部火炬中心、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深圳证券交易所主办,上海市宝山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宝山区庙行镇人民政府、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科寻科汇(上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承办,上海酷创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北大科技园有限公司、绿丞科技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浙江文镁科技有限公司、绿丞科技服务(海宁)有限公司、烟台绿丞新材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马鞍山绿丞复合材料产业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江阴润丞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清丞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协办,旨在推动产学研合作效率,提升供需对接效率,基于企业需求出发,对接项目资源,进一步推动更多的优质项目落地。
活动伊始,上海市宝山区科委杨芳主任致辞,宝山区科委赵秀老师做宝山区科创企业相关政策介绍,包括“先投后股”试点政策、宝山区大学科技园专项政策“黄金十条”2.0等相关政策讲解。
成果路演环节,共展示了五个来自长三角区域的新材料创新成果,分别是树脂基纤维复合材料高价值回收处理及再利用项目、全固态钠离子电池产业化项目、石墨烯复合导电纤维及母粒产业化项目、高性能液晶聚芳酯纤维产业化项目和含铁污泥的资源化及循环利用技术项目。
该项目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带头人,通过把碳纤维、玻璃纤维等高分子碳纤维里面的有机物质通过热解的方式分解成可燃甲烷、一氧化碳、氢气等气体燃烧,进一步推动热解的持续循环,再把热解后的剩余物质制成各种高性能产品进行二次利用,通过本技术处理后碳纤维的力学性能可以保持约92%,项目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与环保价值。
该项目已和新材料技术有效解决钠离子电池短板问题,拥有完整研发试制设施和丰富的产业化落地经验。项目详细介绍了产品所应用的技术,团队掌握新型低成本钠电池正极材料配方,比克容量达到250mAh/g,是目前行业头部企业的1.6倍,离子电导率达到10mS/cm以上,达到业界领先地位。
该项目着眼于传统化纤面料痛点,运用原位聚合工艺解决传统产品的问题,可用于抗静电纺织品、防电磁辐射纺织品、智能纺织品和军工纺织品等领域。项目的核心技术是射流粉碎技术和跨临界剥离技术,解决了相关技术难题。其产品工艺路线已申请九项国家专利,并且公司已经建立较完善的市场化运营团队。
该项目经过六年多艰苦研发,已获得产业化突破,目前已掌握核心工艺、技术核心专利等。经过产品送样检测,各项指标性能均已满足航天部门使用要求,共获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项目产品在航天国防、体育器材、军用材料等领域有大量市场需求。
该项目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多项专利,致力于用优质的技术、产品及服务帮助企业合理降低环保支出,在可承受的成本范围内实现污水和污泥的达标处理及循环利用,实现含铁污泥零排放条件。项目通过将原微电解填料生产使用过程中的铁粉冶炼加工、填料成型烧结、含铁污泥焚烧三段的能源消耗合并到含铁污泥制备微电解填料一段之中,对于全流程整体碳减排具有显著的贡献。
此次活动项目代表分别从项目背景、行业发展与机遇、技术与产品、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目标市场、投资亮点、财务情况、竞争优势、战略规划、上市计划、融资方案等方面向与会来宾进行多维度交流展示。
宝山数字科创港环大上五号基地的首场活动——2023“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新材料专场”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