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于太阳光较低的能量密度(1kWm-2),目前大多数新型材料可实现太阳能光热界面蒸发速率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仅为自然蒸发速率(0.5 kg m-2 h-1)的3倍左右。而且,利用太阳能光热实现界面蒸发的速率不够稳定,受天气、太阳光辐照昼夜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阴天、夜晚、室内等环境下使用效果较差。采用物理装置汇聚太阳光增强能量的措施,成本较高,这也是目前很多太阳能设备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等)的电力供给已经大规模应用,尤其离线电力成本逐年降低,为采用新能源供电的界面蒸发提供了新机遇。
碳材料在能源捕获、存储和利用等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采用太阳光实现高效率界面蒸发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在众多新型材料中碳材料表现尤为优异。利用界面蒸发的方式可为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为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赵斌元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Binyuan Zhao)课题组与伦敦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London)乔治丹尼斯助理教授、国际化学工业协会(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SCI)中英分会主席吴卫平博士(Dr Weiping Wu)课题组、牛津大学材料系Robert Bradley教授合作,在介孔碳-地聚物复合结构实现风能、太阳能光热界面蒸发,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8,1870332,2018,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1870332,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fm.201803266, 环境友好多级孔和大孔碳材料光热蒸发,RSC Advances, 9, 29414, 2019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在持续、稳定、高速率的界面蒸发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基于纳米光学超材料和超表面原理,结合一维+二维(1D+2D)材料设计的新思路,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柔性石墨烯/碳纤维布全碳基复合材料rGO-CC,并设计了复合材料-亲水纤维布-隔热泡沫三层结构用于光热和电热蒸发。其中,巧妙地采用电化学沉积在碳纤维布表面沉积氧化石墨,并通过电加热对氧化石墨进行原位焦耳热还原,制备了石墨烯/碳纤维布复合材料。
该项目已获得了英国创新署(Innovate UK, Grant 104013)、英国研究与创新署(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UKRI),全球研究挑战基金(Global Challenges Research Fund,简称GCRF)和上海市科委(STCSM, Grant 17230732700)的资助。
碳纤维布柔性优异,电导率高,且紫外、热稳定性好,在可见光及近红外区域的光学吸收较高,与石墨烯复合后其光学吸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97%左右。在一个标准太阳的辐照强度(AM1.5G,1 kW m-2),rGO-CC复合装置的光热蒸发速率达到2.54 kg m-2 h-1,高达水自然蒸发速率的5倍,显著优于其它新型材料。这主要是由于整个复合结构较薄,热量局域化控制效果优异,且该全碳复合材料具有相对较大的孔隙结构和适宜的表面性质,利于蒸汽的传质和快速逸出(图3所示)。